全球首条北极航线开通,对义欧贸易影响几何?

发布时间:2025-11-07 08:46:10查看次数:107
摘要: 北极航道发展,迎来重要节点。 9月23日凌晨从宁波舟山港首航的海杰航运“伊斯坦布尔桥”货轮,于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顺利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成功通航。

 

北极航道发展,迎来重要节点。

 

9月23日凌晨从宁波舟山港首航的海杰航运“伊斯坦布尔桥”货轮,于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顺利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成功通航。

 

对比中欧班列的“25天+”和苏伊士运河航线的“40天+”,本次中欧北极快航仅用20天就成功抵达欧洲,单柜运输综合成本也仅约为中欧班列的一半。

 

这条“冰上丝路”为何在此时应运而生?未来又会给义欧贸易带来怎样的影响?

 

10月13日在英国费利克斯托港印有“费利克斯托港欢迎中欧北极快航”字样的集装箱 图源:新华社

 

01

北极快航为何在此时开通?

 

早在2013年,中国“永盛”号货轮便完成北极首航,历时27天抵达欧洲,被视为中国北极航道的“破冰之旅”。但当时的航行主要具有象征意义——仅是单次试验性航行,且选择了夏季最佳通航窗口,使用的也为非标准集装箱船。而中国选择在此时开通北极快航,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因素一:全球变暖,北极通航条件改善。长久以来,北极航线一直受北半球诸多大国重视,但由于受极地严寒的影响,此前北冰洋商业航线开发不多,而近些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东北航道夏季通航窗口期已延长至4-5个月(7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使北极航道从“季节性尝试”转向“常态化商业运营”成为可能。

 

因素二:早期战略构想落地。早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中国就已经提出了“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此次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是该倡议从设想走向实践的标志性成果,中俄深化北极合作迈入了新阶段。

 

图片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合作论坛中曹迪常务副理事长致辞 图源:网络

 

因素三:地缘政治动荡不断加速航线开通。传统海运航线必经的马六甲、红海等水域,一直是大国博弈的焦点。此前,波兰一度关闭边界,中断中欧班列主通道的运行,导致中欧班列“停摆”13天。持续的地缘政治动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欧北极快航加速落地。

 

02

北极快航有多“香”?

 

此次的中欧北极快航,是全球首条常态化运营的北极集装箱班轮航线,且对跨境电商与高附加值货物而言是“黄金航线”。

 

中欧北极快航与中欧班列及苏伊士运河路线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www.ywindex.com

 

1. 时效革命:路程更短、成本更优

 

对国际贸易而言,物流时效就是生命线。

 

此次中欧北极快航取道北极东北航道(NSR)前往欧洲,航线总长为8868海里,相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11865海里)航程缩短近3000海里;同时在时效方面,宁波至英国的航程从传统苏伊士运河的40多天压缩至20天,时间缩减一半以上。

 

与运输时效相近的中欧班列相比,中欧北极快航在实现单柜运输成本约降低一半的同时,单次海运的运量相当于数十列中欧班列的总和,大大降低了单位耗能和运输成本。

 

北极航道与传统航道对比 图源:网络

 

2. 规避地缘冲突,给运输上了“双保险”

 

在此之前,中欧贸易通道主要依赖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航线和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网络,包括苏伊士运河航线、好望角航线及中欧班列等。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时常威胁传统航线航行安全,如红海危机导致苏伊士运河航运受阻,俄乌冲突则影响中欧班列。而北极航线路径相对独立,能够有效规避国际冲突带来的风险,为国际贸易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海运备用通道。

 

3.天然“冷藏箱”,利好热敏货物

 

北极航道夏季平均海平面温度在0°C至15°C,非常适合热敏货物运输,本次首航的“伊斯坦布尔桥”号就运载了光伏产品、储能柜、动力电池等货物。相比中低纬度航线的持续高温,航行在北极航道‘天然冰箱’中,可保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显著降低冷藏成本。对出口此类产品的企业来说,中欧北极快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图源:浙江新闻

 

03

北极快航未来会有怎样的挑战?

 

1. 受自然条件限制,全年商业通航成本高

 

北极航道受海冰覆盖影响,适航期通常仅为每年7月至11月。在非适航期通行需依赖破冰船开道护航,破冰服务费用高昂,推高了北极航道全年商业运营的成本。此外,北极航线需配备专业破冰设备和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相应增加了保险、维护与应急管理等运营支出。整体来看,实现全年商业通航的成本和技术壁垒依然很高。

 

图源:网络

 

2.商业化未成熟,运力规模尚不充足

 

北极航线作为新开辟的通道,其商业化运营尚未成熟,运力对比传统航线“杯水车薪”。目前中欧北极快航航线运力仅能维持少量试点航次,这与苏伊士运河日均数十航次的运输规模相比差距显著。同时,目前尚未有官方消息报道全球主要航运公司会考虑北极航道,未来北极航线的商业化进程还有待观察。

 

3.地缘风险尚未可知,或成战略角力新焦点

 

北极航道的商业潜力已吸引全球目光。目前,俄罗斯在航道基础设施、破冰服务及航行规则制定方面主导权较高,以及北极国家间存在的领土与水域争议,为这条新兴贸易通道的未来增添了不确定性。北极航道的商业化运营刚刚起步,其最终将促进开放包容的极地合作,还是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新舞台,仍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04

北极快航对义欧贸易有何利好?

 

1. 快:强化“义乌速度”,抢占市场商机

 

中欧北极快航为义欧贸易往来搭建起稳定可靠的“冰上快车道”。货物抵达欧洲的时效较为稳定,市场商户可精准衔接欧洲季节性备货高峰,如圣诞节、黑五购物节等。某物流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此次首航的‘伊斯坦布尔桥号’装载超1000标准箱,其中超过20%的货品来自义乌,其中不乏圣诞用品、日用品等各类商品。”中欧北极快航不仅降低了企业因物流延误而错失销售窗口的风险,而且缩短了备货周期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商机。

 

同时,中欧北极快航稳定性与时效性的提升,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义乌企业加速资金回笼、提高库存周转率,提升企业的韧性和竞争力。

 

图源:网络

 

2. 稳:提供备选通道,打破单一依赖

 

中欧北极快航的航线布局与义乌对欧贸易的物流需求高度契合。本次北极快航所挂靠的弗利克斯托港(英国)、鹿特丹港(荷兰)、汉堡港(德国)、格但斯克港(波兰)等欧洲枢纽港,可通过高效的海陆联运网络,全面覆盖欧洲主要国家。相较于地缘政治风险较高的传统航道,北极快航为义乌对欧贸易提供了一条更安全稳定的替代路径。

 

3. 盈:助推义乌高附加值产品出海

 

这条航线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义乌的高附加值产品“出海”。数据显示,首航出口产品中,“新三样”产品占比达到40%,占据重要位置。某物流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往走苏伊士运河需40天,电池产品在海上滞留期间存在自放电风险;现在只需一半时间就能直达,品质管控更精准。”依托北极快航的时效和低温优势,未来将利好义乌“新三样”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图源:网络

 

 

 

总结

 

中欧北极快航的成功首航,标志着“冰上丝绸之路”从构想迈入现实。尽管北极航线仍面临自然条件限制、商业化运营初期的运力瓶颈以及地缘政治等挑战,但随着通航窗口的延长、船舶技术的进步与运营模式的成熟,其作为传统航线重要补充的战略价值将日益凸显。

 

未来,北极快航有望与中欧班列、传统海运共同构建起一个更加立体、多元、韧性的亚欧物流网络,持续推动“中国制造”在全球贸易格局中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